加入收藏
2019/01/08
3D仿真乳暈紋繡技術 亞洲乳癌病友新福音


課程介紹點我https://lihi1.cc/igiLw


在台灣,乳癌已蟬聯多年為女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一名,在乳癌病友戰勝病魔之後的重建道路上,「3D仿真乳暈紋繡技術」是讓他們身心重獲「完整」的最後一哩路,如何將這項技術普及化,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使命。


在乳房切除術和乳房重建後,許多乳癌倖存者失去了他們的乳頭乳暈,部分術後患者,因為害怕別人看到他們的乳房,不敢去更衣室、淋浴和水療中心等公共場所,有些人甚至不想出去約會,因為害怕約會對象對自己的乳房存在異樣的眼光。 而3D仿真乳暈紋繡是利用紋繡/紋身的技術,將色料注入皮膚,來修正乳暈和乳頭區域的所缺少的顏色。藉由在乳房部位紋繡上顏色創造出3D仿真的乳暈和乳頭,幫助病友重拾自信,迎向更美好的人生。


IMAG6493.jpg


3D仿真乳暈紋繡技術」在歐美已盛行多年,是極為高端的紋繡技術,必須具備相當資歷的的紋繡技術以及紋身技能才會投入這項服務,。歐美國家接受乳房重建的病患比較多,因此這樣的技術也容易被看見,反觀亞洲地區,或許是因為民情文化相對保守,乳癌病友對於這項未知技術大多採取觀望態度 ,多年來一直未有紋繡業者將這項技術引進,是相當可惜的。在台灣,乳癌已蟬聯多年為女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一名,在乳癌病友戰勝病魔之後的重建道路上,「3D仿真乳暈紋繡技術」是讓他們身心重獲「完整」的最後一哩路,如何將這項技術普及化,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使命。


IMAG6268.jpg


中華民國專業紋眉發展協會
成立於1990年,是台灣第一個以紋繡技術為發展主軸的協會,榮譽理事長暨創辦人林淑玲教授,憑藉自身對美的事業的熱愛以及專業紋繡技術,逾40年來的全球紋繡技術交流,早已桃李滿天下,林淑玲教授多項獨創技術更是為國際美容界帶來相當傑出的貢獻,而近年積極致力於「3D仿真乳暈紋繡技術」技術推廣,這當中又是怎麼樣的一段故事呢?


從小就愛美的林淑玲教授一向分常注重個人形象,總是給人雍容華貴、儀態大方的印象,讓人猜不出她的實際年齡,更看不出她曾經也是一位癌症患者,在50多歲時罹患甲狀腺癌,她深深體會罹癌者身體與心靈所受的雙重煎熬,在那段生病的日子裡,她不斷的告訴自己:「美好的人生不應該因為癌症而放棄,反而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讓自己活得更精彩、更美麗。」很幸運地,林淑玲教授成功戰勝病魔重獲健康,重新展開她的美好人生,她也發願在她有生之年一定要貢獻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用自己專業造福更多人,於是決定用「紋繡」為乳癌病友找回她們的自信與美麗。


Image 5-1.jpg


中華民國專業紋眉發展協會
3D仿真乳暈紋繡技術團隊,都是一群紋繡、紋身界的菁英,除了本身專業的紋繡技能之外,更是將這項技術視為個人生涯的神聖職志。早期的乳暈紋繡,能幫助擁有健康乳房的愛美女性,利用紋繡技術將他們的乳暈調整成他們所喜愛的顏色或期望的形狀。而現今推廣的「3D仿真乳暈紋繡技術」主要服務對象為乳癌術後的病友,所以有別於一般紋繡技術,3D仿真乳暈紋繡藝術工作者,必須具備藝術美感創造能力以及相關醫學知識,同時還需要透過專業訓練,通過完整的培訓系統認證以及嚴格的考核後才能提供這項服務。除此之外,對於紋繡操作環境的衛生要求、設備的安全(必須使用全防逆針具”)更是不容忽視的細節,種種嚴苛的標準化作業,都是為了提供癌友們專業、安全、安心的紋繡服務。


為了支持「3D仿真乳暈紋繡」這項技術的推廣,今年林淑玲教授更捐款超過200萬新台幣,其中180萬元將「專款專用」做為癌友紋繡服務的補助,一方面可以減輕癌友的經濟負擔,一方面也希望藉由這些成功案例,讓更多人知道這項技術,讓不幸罹患乳癌的病友知道,美麗可以重建,美好的人生不應該因為癌症而放棄。


Image 4-1.jpg


今年中華民國專業紋眉發展協會邀請幾位經歷乳癌化療/放療後,並完成乳房重建後的癌友親身體驗「3D仿真乳暈紋繡」這項技術,她們對這項技術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懷疑,到施作後發自內心喜悅的笑容、感動的淚水,不停的衝擊在場見證的每一個人,一切就像魔法般的神奇,「從無到有」的奇蹟真的發生了,參與體驗的癌友驚呼3D仿真乳暈太真實了,更說:「我感覺我從來不曾失去過」,這句話震撼了林淑玲教授,更堅信自己長期以來的努力沒有白費,所有付出都值得了。


林淑玲教授說: 乳暈紋繡藝術家存在的目的在於回饋社會,讓紋繡師產生成就感、病友重拾自信心,透過這項技術幫助乳房重建後的患者重新獲得看起來非常真實的乳暈乳頭,更是幫助乳癌倖存者重新感覺自己與正常人一樣,重新恢復自信。希望這項技術能被更多人看見,能造福更多需要的人。

加入收藏